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不氣的修養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作者速寫】柯玉雪女士,榮民遺眷,目前就讀大學博士班,歷任編劇學會秘書長和報刊主編。著作等身,曾榮獲文學獎。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這是我在一家理髮店牆上所看到的「不氣歌」一段內容。
每當我帶兒子去理髮,利用等候的時間,我一方面看店內這些「格言」,一方面與老闆娘或老闆聊天。
我請教他們,為什麼喜歡張貼這些「格言」?真有那麼多的事情可讓人「氣」的嗎?每次,他們總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這次老闆娘談笑著說:「我一不氣自己曾當養女,二不氣前夫不負責任。把它寫出來,證明我真的『不氣』了!」
原來,她的父親非常迷信,在她八、九個月大時,算命師說她「剋父」,就把她送給別人當養女。
她未曾或忘,從小就要放牛、割草,乃至幫忙下田耕作;還要採集已收割稻穗的頭,讓它腐爛做堆肥。曾經在田裡踩到蛇而驚嚇不已;有時不小心打到虎頭蜂窩,遭飛出來的蜜蜂猛叮屁股。放牛時,又被鄰居放牛哥捉弄,甚至故意將她的牛引到大湖,逗引兩隻牛打架,導致牛隻跑掉,讓她費了好大勁兒,才在山上把牛給找回來。她小時從沒穿過真正的「衣服」,褲子也是用美援麵粉袋改作的。
老闆娘說:「我十四歲就去上班,曾在工廠織毛衣、剪線頭;也在電子公司做零件、插電路板;還在陶瓷廠為瓷碗貼圖案。十七歲時,被工廠老闆的家族看上,嫁給老闆的姪子,成為大家庭中的長媳,負責跟隨婆婆去買菜,學著煮飯給兩、三桌的工人和家人吃,還要洗一大堆碗筷。不久,懷了老大,因為太勞累,有一次到市場買菜,忽然眼前一片黑,暈了過去,婆婆就叫我不用去買菜了…」後來她因為連生三個女兒,總被家族中人指責。
結果,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這位理髮的老闆是她第二任先生,夫妻兩人輪流幫人理髮,生活漸漸改善。
平常,客家籍的老闆和老闆娘都講客家話,在客人少的時候,便以客家山歌對唱自娛。出大太陽的日子,他們就在住家旁曬菜乾,或做一些客家風味的點心,逢年過節,就多做一些,請我們這些鄰居顧客分享,像是鹹甜粄、花生粄、紅豆粄和菜包,口味都與市場上買的不一樣。
她總結生活體驗說:「不能隨便生氣,才有好日子過唷!」像她這樣不畏環境險惡,鍛鍊出堅忍毅力,不斷迎向生命的挑戰,勇敢經營第二春,且不吝將她的故事與人分享,想必就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與堅持。
當老闆娘說到「不能隨便生氣」時,老闆正好從外面進來,連忙接話說:「對呀!有我這麼好的老公,就沒什麼好『氣』的了!」這時他們夫妻對望,彼此發出會心的微笑。
短短人生數十年,能夠修養到讓自己不生氣,不只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是很大的福分。
(點閱次數: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