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此心到處悠然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作者速寫】陳雨松先生,民國三十八年從軍,服役陸軍三十年後,轉調臺灣省訓練團,至八十一年退休。
 
窗下,讀清人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偶然看到前人詩句:「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那得不回頭?」語意滄涼,不自覺地一再念誦,默然沉思,不勝慨嘆!
這詩句無關風月,是從前一位被當時朝廷謫戍關外的官吏,孤零零地騎著馬,出關時,前瞻後顧,頓覺馬後馬前、關內關外,一關之隔,迥如天壤。關內桃花似錦,綺麗絢爛;關外則白雪蒼茫,一片迷濛。他在馬背上,吟下這感傷的句子。
我想像著那樣的旅程,那樣的落寞,恍惚之間,竟覺如此之場景,何其熟稔!
這就像我們常人一生之中,往往會留下的一段偶然,也就是人們終其一生的全貌。儘管各人走過的路,各自不同,富貴貧賤,所呈現的形樣也不一,卻沒有誰能掙脫這個侷限。過程之中的起起伏伏,或亮麗,或晦暗,榮枯盛衰,皆如夢幻。
近來讀書,著迷於唐宋的詩文,嚮往那個文風鼎盛的年代,許多詩詞歌賦,傳誦至今,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令後人追懷仰慕。可是瀏覽到那些文人軼事,卻發現他們的處境,並不如想像中的灑脫;從其詩文中,或能體察到憂悲窮蹇的一面。
譬如李白《宣州餞別》詩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杜甫《登岳陽樓》詩云:「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詞意流洩那「世味深嘗感慨多」的淒涼;蘇東坡在困頓中,寫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句子,讀來教人不忍。
唐宣宗時,宰相令狐綯向皇上推薦李遠出仕杭州,宣宗卻以李遠曾寫「長日唯消一局棋」詩句,認其生活懶散,不宜為官。令狐綯即辯解說:「詩人之言,不足為實也!」也就是說,詩人之詩,係一時興起之作,只可領略詩中意境,不能以此論人,似不無道理。
讀古人詩,細細品味,常能得到許多啟示。如宋儒朱敦儒詞《念奴嬌》,對年長讀者而言,可謂是賞心悅目的「一得」:「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物外,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免被花迷,不為酒困,到處惺惺地。」很欣賞這樣的灑脫!
老年之情,宜豪暢而不可鬱閼;惟能生趣活潑,持以澹泊,時時加以警惕,不惹煩惱。
檢視自我,已是「耄耋」,固然不敢說「諳知物外」,甚至對那紛擾失序的世態,依然會微波盪漾,泛起淺恨淡愁;但幸這些年來,漸漸悟得,能於俄頃之間,靜心思量,把持住自心,對眼前事物,不容再有些許怨懟。縱然是在自身頂空,也不讓「烏雲」停留;如果有那從別處飄來的,也將隨風而逝。
此時,想起宋儒張孝祥《西江月》的詞句:「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憧憬這樣的意境,和瀟灑的襟懷,不禁心契神往。如今,我勉強可言「世路已慣」,或者也該如此豁達,讓「此心到處悠然」了!
(點閱次數: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