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
——月世界泥岩惡地
二〇一三年農委會林務局舉辦的「台灣十大地景」活動中,拿下第六名的是月世界泥岩惡地,分布範圍從嘉義縣南部,延伸到台南南化、左鎮及高雄市田寮、燕巢,在荒涼地貌外,蘊藏豐富多樣的變化。
台灣有礫岩及泥岩兩種類型的惡地,前者最有名的是位於苗栗三義的火炎山,後者則是台東的利吉惡地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月世界。
地層透露古台灣歷史
月世界的地層,屬於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古亭坑層。古亭坑層主要分布於台灣西南部的高雄市、台南市境內,北起玉井,南至燕巢,大約延伸了三十公里之長,平均八公里寬。
地質學者研究,古亭坑層分上下兩層,經幾百萬年堆積,上部深約五〇〇公尺,下部可達到四、〇〇〇公尺以上。
單一地質,多元地景
月世界的泥岩屬於青灰岩岩層,地質年輕,岩性軟弱,遇水軟化泥濘,乾燥就龜裂剝落,再加上海相沉積土的鹽性高,植物生長不易。
然而月世界為何少見土石流問題?「泥岩的透水性低,區域的地形起伏小,土石流造成災害的狀況不常見,卻容易有洪水氾濫問題。」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齊士崢分析。
月世界在乾季時被風化崩解,雨季時則侵蝕溶解,在乾濕交互作用下,地表呈現板狀剝離的現象,侵蝕成刀刃狀的山峰,以及洞穴、天然橋、土指、泥裂、V型谷等小地形。再加上二仁溪的河道沖刷,曲流、牛軛湖、河階等特殊河流景觀相應而生。
斷層帶泥火山奇景
月世界有豐富多元的地景,其中「泥火山」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景之一。齊士崢分析,泥火山的成因除了具備泥岩、水、天然氣的條件外,更重要是處於斷層地帶,如此才能產生足夠壓力噴發泥漿。月世界地形位於丘陵的斷層褶皺帶,所有條件俱足而造成此奇景。
最知名的泥火山,是燕巢烏山頂的二座錐狀泥火山;由於泥漿較黏稠而逐漸堆高,右側那座最高曾達四、五米,目前處於逐漸休眠當中。而左側的泥火山仍不時發出聲響、冒泡及泥流溢出,已被農委會劃歸為自然保留區,禁止一切開發破壞。
事實上,月世界的地質豐富性與稀有性,已達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規定的水準。
田寮月世界地質解說中心理事長、也是茄萣鄉成功國小的退休校長林順發表示:「不管是解說中心附近的環湖步道、去年完成的登月步道,以及目前施工中的稜線步道,都值得一遊。」
下次有機會來月世界,除了探訪這個天然的地質教室,也別忘了品嚐燕巢三寶——棗子、龍眼、芭樂。它們的甜美,是台灣人的奮鬥,及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成果。
(文/林怡廷,轉摘自一〇三年五月『台灣光華雜誌』,全文請參考http://www.taiwan-panorama.com/)
(點閱次數: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