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難忘眷村溫馨往事

筆者:趙金鐸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作者速寫】趙金鐸先生,民國三十八年隨軍來臺,同年夏入伍,退伍後服務電子公司,並致力社區關懷,曾任兩屆自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近半世紀來,我先後住過干城五村和自立新村,眷村溫馨往事,常駐心頭。 民國五十年代,裝甲旅駐紮新竹湖口基地,由於地處偏僻,官兵眷屬難以租屋安置。當時正逢蔣宋美齡女士發起「軍眷駐地籌建運動」,於五十三年將中壢市北邊靠近內壢的一片公有土地,分成兩批為官兵眷屬興建八十餘戶眷舍,初名為「自愛新村」。後來因公有土地廣闊,而擴建至六百餘戶,改名為「自立新村」,和緊鄰的「精忠六村」,只隔一條水溝。 自立新村眷舍分甲、乙、丙三種,均無衛浴設備,除客廳和供作廚房、餐聽的小房間外,甲種有兩間臥室,乙種一間臥室,丙種只能騰出客廳和小房間部分空間當作寢室。全村只設一間公用廁所,有的住戶距離有三十公尺。 我和愛妻楊秋水於四十九年結婚後,先租了一間無廚房的小屋;次年長子敦華出生,五十一年自九十一師通信部隊奉調特種部隊時,獲配干城五村小眷舍,才有廚房開伙。次子敦文和三子敦遠出生後,便擁擠不堪了,而於六十二年春天,奉准調換到自立新村坪數稍大的乙種眷舍,一住又是數十年,其間因孩子漸漸長大,而在庭院空地加蓋房間,以符住宿需求。 自立新村擴建使用的材料,為黑瓦屋頂、木頭樑柱,以竹籬笆敷泥土做牆壁,做為兩屋簡易隔間,不但不能隔音,甚至連隔壁的煤煙,都會從牆縫飄過來。 住干城五村時,擅長手工藝的愛妻常做家庭代工貼補家用。搬到自立新村後,便到附近的電子工廠上班,生活開始寬裕起來。 眷村生活,有如置身大家庭,來自大陸各地的鄉親,平時相親相愛相幫助,烹調口味相品嘗,逢年過節更是溫馨熱鬧。三個孩子在此成長,個個爭氣,長子念到博士,現任大學教授,次子在工廠任職,三子投身軍旅,現在也是榮民。貼心的是,三個媳婦都很孝順! 我於七十四年退伍時,妻連任了兩年自立新村婦工隊長,婦唱夫隨,我也幫著服務村民。 八十五年間,我獲選為自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出錢出力,服務了十年,期間歷經眷村拆遷和改建階段,感謝村民及鄰居大力支持配合,得以奉獻心力。卸任之後,仍退而不休,在接任的理事長徐瑞珍女士帶領下,會同劉耀鴻老師、劉邦茂里長和前精忠六村自治會李一蛟會長等先進,投入志工行列,繼續服務鄉親父老,特別是經常訪慰獨居的長者。 歷經數十年風霜的老眷舍,如有破損均洽請工兵協助修理,但在日益破舊的情況下,八十五年起政府計畫在原地拆屋改建國宅,至九十二年,國防部和桃園縣政府合作新建了二千餘戶,約二十個眷村住戶,遷進十四層現代化大樓。 現在的自立新村國宅社區,充分自立,新一代村民生於斯、長於斯,已經融入臺灣社會,展開新生活的里程碑。(點閱次數: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