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眷村歲月 在這裡停格 系列報導(九) 新竹立功里 老聚落裡的溫暖人情味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文.圖/陳佳德

  在眷村已普遍遷建的今日,仍然有一些榮民自行建立的聚落,保存著眷村的原貌,這些聚落通常分布在眷村外圍,由於建物是私人所有,並未改建,在歷史洪流中,意外保存了當年竹籬笆的風貌,位於新竹市東區的立功里就是其中之一。
 立功里緊鄰金城新村和敬軍新村,與國立交通大學隔著光復路相望,人口約一千一百人。雖然立功里並非眷村,但與眷村有很深的淵源,不僅居民以榮民及榮眷為主,也是目前新竹市唯一保留過去眷村風貌的社區。
 立功里的出現,與輔導會的協助有直接的關連。新竹市東區赤土崎一帶早期有較多公有空地,因而成為新竹市第一批眷村的落腳地,也是新竹市最大的眷村聚集地,光復路沿線曾經存在超過三十座眷村,形成多元的眷村文化,而敬軍新村正是最早的眷村之一。不過,早期政府財力有限,有部分提早退伍的官兵仍未能分配到眷舍,輔導會為了照顧這些榮民,遂將敬軍新村旁一塊輔導會所有的空地出租給他們,讓榮民能在這裡自己搭建房屋,並安身立命,也因聚集的榮民愈來愈多,民國五十八年正式從建功里分出,設立立功里,立功社區由此形成。
 立功里的榮民以陸軍士官和士兵為主,也有部分尉官,他們來自大江南北,不過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從海南島撤退到臺灣,因此具有關於海南島的共同回憶。社區中還有一批海南島籍的軍官,因為同鄉情誼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座小型的海南村,是立功社區的一大特色。
 雖然未能獲得改建,但立功里是目前新竹市僅存的眷村景觀,住在這裡的榮民與榮眷對於改善社區環境相當用心。為了讓老社區活化,近年社區居民在社區內的牆壁上,塗上許多充滿懷舊風情的彩繪圖案,並合力建造了兩座小公園,公園內有樹屋、模擬戰車、鞦韆、菜圃等設施,提供居民休閒活動的空間,部分居民還設計特色門牌,除美化社區,並提供居民活動空間,增添幾分過去眷村生活的情調。
 值得一提的是,立功里居民不僅以自身力量活化社區,也與外界合作,共同營造具有特色的榮民聚落。來自臺北的女孩鄧晴心,三年前經過立功社區時,被這裡仍然留存的眷村氣息打動,於是在社區門口的一棵老樹上,親手搭建了「晴心樹屋」,從尋找材料、搬運到建造都堅持親力親為,她不僅因此與這裡結下緣分,她對眷村文化的熱愛,也感動了立功社區不少長輩。
 立功里里長郭天寶說,聽到鄧晴心提議要搭建樹屋時,他原本不看好,沒想到她居然一個人完成,連颱風來襲,樹屋都不受影響,可見有多堅固。目前「晴心樹屋」已經成為立功里的代表景點,經常能看到遊客來這裡拍照,為原本寧靜的社區注入一股活力,也成為立功里與外界合作的開端。
 完成樹屋後,鄧晴心也在居民的協助下,在社區內找到一間老屋,改建成咖啡廳「飛行樹屋CAFE」,並在咖啡廳外搭建第二座樹屋和小貓樹屋,更增加了立功里的特色。也因為「飛行樹屋CAFE」的成功,開始有居民開設咖啡廳,也有其他眷村出身的廚師,在這裡販賣眷村美食,逐漸形成一個具有文創氣息的老聚落。今年「飛行樹屋CAFE」的合夥人江美慧,利用社區老屋開設監獄風格的青年旅社,提供到新竹市的遊客不同的住宿選擇,感受老眷村的風貌與新住宿風格的交會。
 士官退伍的居民林先生說,他從小在立功里長大,兒時就在村內巷弄追逐遊戲,見證立功里數十年來的發展,近年他和居民一起努力的成果,讓這塊從小生活的地方,注入更多活力,讓他相當自豪,因為隨著鄰近眷村改建,只有立功社區仍然保持原貌。
 來自苗栗的榮眷陳媽媽也表示,她在民國五十四年就來到立功里,是這裡第一代居民,和海南籍的陳伯伯一起親手興建他們的家,目前與兒孫在這裡生活;陳伯伯已經離去,但她還是很喜歡立功里的環境和溫情,不願意離開社區,兒孫也尊重她的意願,願意留在老家陪伴。她說,社區內的鄰居有大小事都會互相關照,也會一起照顧獨居的榮民伯伯,就像一個大家庭,這是新建的大樓無可取代的溫暖。而擔任立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陳先生,更主動肩負起長者供餐的任務,每天義務在社區廚房烹煮餐點,提供獨居榮民享用,發揮了眷村人濃厚的互助精神。
 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目前新竹市東區已經從眷村聚集地,變成臺灣科技產業的心臟,而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更讓立功里成為新竹市知名的文教區。眷村改建後,過去充滿人情味的眷村風情漸漸走入歷史,立功社區因為特殊的歷史,意外在這片現代都市叢林中,保留了半世紀前純樸的眷村氣息,有機會到新竹,不妨來看看這座見證臺灣歷史的老社區,體驗眷村溫暖的人情。
 ●地址:新竹市東區立功里(國立交通大學對面)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門票:免費
 ●注意事項:
 1.立功里是住宅區,參訪時須注意居民生活作息時間。
 2.立功里巷弄狹小,不易停車,建議將車輛停放於社區門口的停車場,再步行進入。
(點閱次數: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