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陳島與我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島上有來自大江南北的住民,其中有部分漁民因為在福州、舟山等漁場工作,在大陳島躲避颱風,而與島上居民產生交流;也有些大陳漁民,到福建沿海販售漁獲,和當地居民往來頻繁,例如我的爺爺是大陳人,奶奶是福州人。因島民與外地民眾的頻繁交流,島上後來衍生為福州、溫州、臺州等三種語系的居民,「戚」、「盛」等比較特殊的姓氏,在這裡也就不足為奇。
 大陳很貧窮,住宅多是用一塊塊石頭堆起的房子。大陳撤退發生在過年時節,那時共軍每天轟炸,有些居民不慎被炸斷手腳,但多數漁民為了生計,還是照常捕魚。當時胡宗南、沈之岳兩位駐地長官,處事貼近大陳居民,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也常到大陳了解民情,尤其對漁民的狀況非常關心。
 家人告訴我,政府實施撤退行動時,大家都謹守秩序,就像現今某些有計畫的遷村一樣。不同的是,大家都相信過一陣子就會回來,因此許多島民在自宅掛些識別物,證明房屋是有主人的,只是暫時外出避難。也因為這樣,所以大陳人僅帶著幾件衣服等簡單家當就登船了。
 我的大哥、二哥、大姊到臺灣時,分別是十一歲、九歲、六歲,三哥是在船上滿月的;到基隆港後,我們家被分配住在小學校園裡,幾個月後四哥出生,我是在四十七年才出生。之後我家搬入新建的花蓮美崙大陳新村。
 政府對來臺的大陳義胞第一代,若原來是漁民,就安排在漁村,做生意的多數安排在酒廠;另有一批來臺時十五、六歲的大陳青年,被安排到員林實驗中學就學,畢業後從事教職及調查局工作。大陳義胞第二代中,也有學歷較高者,不過據我的印象,大部分人的工作是從西服、皮鞋、餐廳學徒開始,女性則是幫傭;有些第二代有幸進入海員訓練班,畢業後進入遠洋商船工作,雖是外籍船員身分,但收入較前幾類工作高出許多。
 當兵前,我在餐廳擔任學徒,磨練技術;在馬祖北竿服役時擔任伙房工作,遇上經國先生到此巡視兼避壽。聽到他的大名以及要來巡視,我們這些小兵腿就發麻了,更何況是和經國先生說話?所以大夥兒對他的問話都一五一十回答。
 經國先生第一天到北竿就寢時,我幫忙鋪床,他問我從哪裡來,我回答「家住永和,是大陳義胞。」我永遠忘不了他聽到這四個字時,特別激動的神情與動作,接著以感動萬分的表情和家鄉話對我說:「唉呀,你是大陳義胞呀。」第二天,經國先生下令將原本隨侍在旁的衛士暫時撤下,原來是知道我是大陳義胞後,告訴身邊人員說:「這個人你們不用留意看守防備,他(大陳義胞)比你們還要忠心耿耿。」
 為了回報經國先生,當時在伙房工作的我,以自己的手藝,將部隊現成的魚獲等食材,煮成「燜燒黃魚」等幾道大陳島口味的料理,並做了壽桃為他祝壽;經國先生對我的手藝讚不絕口,也激勵自己踏上廚師這條路,改變了我的一生。
 回憶此事,我認為經國先生當時的激動,來自他長期關心大陳人,並已與大陳人產生水乳交融、刻骨銘心的感情 。來臺的大陳義胞一萬多人,皆依照政府規劃,居住在臺灣各鄉鎮,對每一個鄉鎮來說,都多了一股穩定的力量,也對後來政府的施政有很大幫助。(陳巍杉/採訪整理)
 
 【受訪者】陳力榮,民國四十七年生,曾於馬祖北竿一九三旅擎天部隊伙房服役,目前是「極品軒」餐廳主廚。父母親為大陳義胞,曾參與大陳轉進作戰。
(點閱次數: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