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眷村時光追憶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我經歷過三個階段的眷舍房,都是在桃園空軍基地的建國四村,住戶都是機械士官及其眷屬。
 第一階段是民國三十八年到五十年,住的是日式木板房,有陰暗的走廊,兩扇大門防風雨,使用公共廁所和水井。各戶燒飯就在走廊上,而屋內常漏水;有一年颱風吹跑了大門,從此冬天冷風直接灌入,無法遮擋。
 第二階段是民國五十年到七十五年,此時眷舍改成磚造瓦房,各家屋前院子圍以竹籬,各戶在後面養雞鴨。到了六十年,孩童逐漸擺脫爬樹、掀瓦找鳥蛋、井邊汲水、上公共廁所的童年生活。
 第三階段是民國七十五到九十五年,經軍方核准,各家在空地上填土,加蓋成樓房,於是院子變小,但室內空間變大且有浴廁,孩子長大都能獨立自主回饋家裡,這時候的幸福感充塞在每個人心中。
 這個眷村內有濃郁的大陸家鄉味,儘管生活拮据,但是三節絕不馬虎,像來自北方的麵食、華中的粉蒸肉酒釀、江浙一帶黃酒入菜、兩廣煲湯燒臘及米線、川貴麻辣食物、東北酸菜白肉鍋、年節時製作臘肉、年糕等,讓孩童從小就品嘗到老家的美食。
 過年時,孩童們爆竹滿天飛,元宵提燈籠玩火把,鬥紙圓牌、打彈珠;夏天人手一只軍車內胎,到池塘游水;秋收後在田裡用稻草編大刀、漁塘小洲是孩童玩騎馬打仗的最佳場地。女生則玩沙包、跳房、做衣服給紙片美女換裝,當時的餅乾盒、茶葉罐都是好東西,可以儲放個人寶貝。
 讀書仍是最被看重的,某家什麼人一路進好學校,成了大學生,全村都幫他放鞭炮祝賀。某家孩子學習成績一般,只有儘快學手藝,以備將來謀生,也有自製醬菜挨戶叫賣,但是更多的是投入軍旅,克紹箕裘。
 村子裡有一位男生,幾筆就勾勒出一匹駿馬,栩栩如生;另一位製作刀槍玩具十分精到,後來進入中正理工學院就讀;也有一位喜歡表演搞笑,進入藝工隊帶隊全省勞軍;更有的當了情報員、蛙人及飛行員,也有女生考進木蘭村成了女軍官。
 九十五年全村搬遷至新大樓,也有不少老人家就在附近購屋,這些眷村的開山祖由青壯到老邁,在近一甲子歲月前,帶著家小來臺,在此安身立命,度過那段動盪歲月,歷經數十年風霜雪雨,有的老人已形隻影單,但早已視寶島為故鄉,大海的那一頭雖是原鄉,但是至親所在之處,才是意義上的家鄉。
 家門口的軍用電話響起,是駐防馬祖的某家大哥打來的,這一通電話七轉八轉經過無數總機才接通,他要我轉告其家人:「在外島一切安好,家裡寄來的年節食品已經收到,花錢請漁民晒的黃魚乾也已寄出,請家人注意接收包裹。」在嗡嗡聲中電話斷訊了…
 這是民國五十六年的事,到如今超過半世紀,當時我年方十三,時光一去不復返呀!
 【作者速寫】劉先昌,政戰學校二十三期影劇系畢業,曾任陸光國劇隊隊長。
 
(點閱次數: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