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雕塑家
我的舅舅陳書藩,字福官,說實在的,還真是個「福官」,民國十三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高中畢業後,在校當文書,民國二十九年與鄧依珠女士結婚,時年十六歲;民國三十七年,進入青島新制的海軍官校任書記官,成為海軍軍官,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校長是魏濟民將軍。
民國三十八年二月因局勢不利,海軍官校南遷廈門,同年九月再渡海東遷高雄左營;因外婆不願離鄉,舅舅身為軍人,隻身於民國三十八年五月隨軍來臺,留下妻小四人陪伴外婆,當時校長是郭發鰲將軍,其後是王恩華將軍、曹仲周將軍、宋長志將軍擔任校長。
到左營後,舅舅開始研究雕塑,民國四十二年在王校長任內,發揮雕塑的專長,完成一座蔣公半身像,蒙總司令馬紀壯將軍嘉勉,並合影留念,當時他是少尉書記官;民國四十三年高雄的臺灣新聞報曾有報導:「無師自通的雕塑家陳書藩先生」。
期間馬紀壯總司令推薦他到位於臺北市的師範大學藝術系進修(旁聽)一年;民國四十四年,曹校長將舅舅以多枚各型印章文字組成、由桂永清作詞的海軍官校校歌歌詞,送給離職的美軍顧問團海軍組組長卜樂挺上校留念;民國四十六年,舅舅在宋校長任內,完成蔣公銅像的雕塑,宋校長將海軍官校精神堡壘頂端的標誌移除,換上蔣總統像,精神堡壘上的「海軍軍官學校」大字,也改成了「復興武德」,並與舅舅合影留念。
此外,舅舅不斷進取,分別拜劉獅與浦添生為師,汲取經驗;民國四十八年通車的臺北市中興大橋,前方的石獅便是他的作品;民國四十八年十二月,完成中橫公路段長靳珩的雕像。
舅舅在左營服務期間,是我們家的常客,經常告訴我們:「這輩子將在你們家終老。」沒想到遇見貴人馬紀壯將軍,改變了他的一生,馬將軍在卸任國防部副部長前,召見舅舅,並詢問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舅舅據實報告:「隻身在臺,妻兒都在大陸,希望能退伍,設法接他們出來,一家團圓。」於是馬將軍成全了他的請求。
舅舅於民國四十八年退伍,時年三十六,在十年的軍旅生涯中,舅舅都在海軍官校服務,過程中,舅舅奮發向上,成為「無師自通的雕塑家」,期間又遇見貴人相助,得以進修,更上一層樓,最終得以退伍,一償宿願,數年後在香港一家團圓。在那動蕩的時代,結束了難忘的海軍生涯。
【作者速寫】王士珍,中正理工學院三十二期畢業,中山科學研究院上校退役,轉任核能研究所簡任研究員。
(點閱次數: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