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退伍接手家業 造就醬軍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傅宏彥獻身軍旅二十載,自中部地區憲兵指揮部中校警務科長任內退役後,回到家中接手家業,成為傳承九十三年的傳統手工醬油第三代接班人。老店坐落於臺中東勢,由傅宏彥祖父於民國十七年以日本傳統醬油技術創立,傅宏彥承接後,帶入軍中的積極任事態度與經營管理技巧,使醬油的品質持續受到市場肯定,有著「醬軍」的美稱。
 傅宏彥回想當年九二一大地震時,震壞了大部分生產器具,醬油發酵缸更是一夕化為烏有,父親畢生的心血付之一炬,因捨不得老人家傷心,才決定褪下軍裝回到家裡,而此時亦因緣分結識另一半結婚成家,並一肩擔負起傳承家業的使命。
 隨著時代演進,現今瓦斯取代了柴燒,但傅宏彥仍堅持以傳統大灶柴火,長時間一點一滴慢煮的烹調方式,濃縮食材絕佳風味,維持九十三年來幾乎不變的工法,保留難能可貴的釀造文化。過程中以精確、耐心的時間管控,制定一套標準作業程序,讓過去僅依賴人為判斷的工序,用科學方法創造新的準則。
 除了熟悉操作柴燒老灶外,木桶製作技術亦是釀造醬油必須熟悉的入門功夫。傅宏彥稱,百年木箍桶是從祖父傳承下來,目前市面上已沒有人會修,所以父親和他接手時的第一件事,都是要學會修桶。
 從第一代開始,傅家即秉持「生態循環」理念,把荔枝葉作為有機肥、柴燒的灰燼作鉀肥、過濾的豆渣作氮肥,再搭配東勢天然山泉水。傅宏彥小時只知道這是善待土地的方式,並不了解生態循環概念,直到接手後,才發現這就是潮流,「原來我阿公已走在時代尖端。」
 老店自傅宏彥接手後,始終維持小規模生產,不請工人,一家人全力來守護老味道,從製麴、裝甕、發酵到烹煮等過程,均不假外人之手,最多僅同時處理二百多甕醬缸的產量;恪遵祖宗訓示,不惜辛勞,點點滴滴作業,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物和防腐劑,繼續傳承古法釀造好醬油。
 在老店網站上,能找到大部分製作的步驟、方法,傅宏彥並將經營理念,以網誌的方式分享給社會大眾。當被問到對承接家業有什麼心得時,傅宏彥想了想回答:「傳承與責任。九十三年的歷史,代表著家中祖孫三代的努力與文化,再怎麼辛苦都要堅持做下去,並不是為了不斷擴大量產,而是為了延續那一顆顆豆子中所承載之精神。」
 傅宏彥感謝從軍時國家的栽培與提攜,如今將過去守護國家的深厚責任,轉移到傳承古法釀造醬油的使命。筆者將傅宏彥遞過來的醬油開瓶,立即感受到甘醇的豆香撲鼻,不禁被他堅持純手工釀造的使命感,以及用從事藝術態度製做醬油之精神深深感動。
 【作者速寫】侯又嘉,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電機電子工程學系九十八年班,陸軍通資電少校退役;現任職輔導會臺中市榮服處社工員。
 
(點閱次數: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