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開闢中橫公路 促進經濟繁榮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通車至今已47年 當年開路期間曾造成225人殉職 榮民犧牲精神令人欽佩

【編按】榮民一生為國犧牲奉獻,身穿軍裝時,為保衛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退伍返鄉,則拿起圓鍬與鏟子,加入國家建設的行列,當年為了開闢中部橫貫公路,曾造成許多榮民袍澤殉職,政府特別在長春祠設立殉職人員牌位,以慰榮靈,表達無限的追思。 興建中橫 促進繁榮 民國四十三年,輔導會老主任委員經國先生為改善東西兩地交通與促進經濟繁榮,有了開闢中橫公路的構想,經兩年探勘與設計,四十五年動工,歷經三年九個月艱苦施工,四十九年四月完成總長度二百七十七公里的中橫公路。 一斧一鑿 人定勝天 中橫公路所經之處多屬崇山峻嶺、懸崖峭壁等地質敏感脆弱區,無法用大型機械挖掘,必須靠人力一鍬一鏟、一斧一鑿完成,當年由榮民工程總隊隊員、陸軍步兵、職訓總隊隊員等單位人員共同參與闢建,每日投入人力達五、六千人,艱苦的施工造成七○二人受傷,以及二二五人的犧牲,才完成完全以人工開鑿的中橫公路。位於太魯閣的長春祠便是奉祀當年殉職的榮民與築路人員,為後人所悼念。 築路英雄 萬古流芳 長春祠曾於七十六年因岩石滑動導致坍方而損毀,僅存兩座亭台,由榮工處改建新祠後始有今日之景觀,輔導會每年均派員祭拜,向當年為築路而犧牲的榮民袍澤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闢建中橫公路的殉職人員,將永為後人追思: 羅裕之、李學德、邱福林、張旺禮、劉少成、劉燦銀、楊國林、黃超華、張顯傑、李進友、靳存貴、李元漢、楊天祿、熊定壽、巨世昌、黃賤根、熊而義、林正盛、 閻連清、林海雲、白文濤、 胡殿貴、周楚有、李鴻、龔明清、蔣 彪、王有元、孫愛卿、吳國生、鍾安民、楊成武、陳福初、萬本祿、吳吉慶、羅鳳壘、何元宵、陳德明、閻書亭、趙學之、管用洲、劉 勇、吳長元、安長雲、陳永富、周易芳、公正芝、杜有明、謝敬勤、王福林、張連山、李華隆、葉德樹、楊煌玲、陳義興、廖本坤、鄧有忠、徐德勝、周鎮邦、李樹民、袁海清、賈國棟、周明龍、周業輝、鄭國祥、王金龍、呂金芝、周友三、謝英保、張乃福、胡占標、陳亞啞、趙玉成、詹照松、李麒麟、盧金鐘、樊長福、盛湊魁、段汝生、鄂信梅、曾九忠、潘詩聲、林金蓮、趙炳森、熊國群、鐘良安、袁 輝、楊 凱、張萬寶、童盛榮、金國光、周保富、許端木、管國才、白 珍、顏基隱、馮紹華、曾能、彭小海、尹忠義、唐得才、邱金土、廖貴根、王麒麟、陳金振、謝登富、張明才、簡石淵、王恆富、吳遠東、孟朝貴、何維漢、王春明、李火木、林進郎、王寶壽、謝新發、寇德明、蔡萬基、朱永生、潘陸仔、吳 義、張建國、高克明、傅超之、袁耀湘、陳前候、朱成煌、謝明賜、羅國成、施文輝、虞小郎、潘成炎、譚隆生、楊天道、黃有正、馬文鼎、靳珩、歐陽東、賴其昌、高世傑、邱培官、任國山、蔣道廉、鄭明之、陳學義、仇慶華、曹少雲、艾奇才、李體瑞、蒙雄飛、伍芬芹、樊兆儉、鐘泰福、資朝實、田洪福、任玉清、熊細仔、盧少華、王必成、敖 開、胡國銓、楊朝章、李俊章、吳讚旺、葉阿松、邱金土、何鏡水、戴加壽、劉葉飛、林 石、林松枝、管傳本、廖萬秋、林德蒲、黃阿朝、王廷棟、鄧武德、劉仁鳳、薛玉生、鄧林山、李盛德、羅立順、申錫恩、張海卿、胡顯丁、姚梅開、沈亭柱、許佛領、鄧德魚、李岳州、林昆、孫良、 祝紹清、潘志、林旭、楊 光、張步吉、李長生、馬成華、蘇士昇、金仁心、胡錫珍、陳加遂、戴俉善、黃石興、劉松裕、鄭訓吉、 黃寶發、劉良、邱萬成、 施金坤、鄧光榮、苗仁根、李奇山、楊正秋、蔣可安、賈玉山、常新海、鄒金田、徐振發、周幹光、段存根、謝忠福、李隨、程雲浦。 (資料提供:姜定國.彙整:本刊編輯部)(點閱次數:1763)